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福利彩票的公益性就植根于这片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中华文化之中。公益,是指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中国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恰恰突出了其公益性质。
福利彩票起源于公益需求。1986年,是我国“七五”计划的第一年,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而民政事业却因经费短缺而滞后,跟不上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当时全国3.7万个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孤儿院等各类福利机构),收养着40.6万名五保孤老、孤儿、革命伤残人员。当时生活水平低,仅能维持基本温饱,服务设施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接收的祠堂、庙宇,房屋年久失修,危房占30%以上,是当时社会福利院的现状。许多孤老烈属、在乡老红军、老复员军人不能进光荣院,城乡很多应该收养的社会孤老没有地方收养,抚恤救济标准低于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当多需要救济的城乡贫困户因无钱而得不到救济,或只有最低的救济标准。“七五”期间,国家用于抚恤和社会救济的经费平均每年仅有25亿元(2010年是2697.5亿,已是那时的100多倍)。财政困难、资金不足、民政优抚救济对象生活困苦,成为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
1987年经国务院特批,决定由民政部门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 (今天的福利彩票),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筹集社会资金来解决这一问题。20多年来,发行福利彩票所筹集的公益金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解决民政对象的生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福利彩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拓展新的公益领域。在抗击洪水、冰雹、地震灾害中,福彩专项公益金在第一时间响应,设立救灾专项公益金;资助各种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福利设施,如资助“小天使基金”帮助贫困白血病患儿、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资助贫困劳模改善拮据生活、资助社区居民活动站建设等,让更多需要帮助群体和基层人民大众受益。福彩公益金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让困难群体和普通百姓共享着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发挥着雪中送炭、营造和谐社会的独特作用。
福利彩票的公益性是福利彩票的灵魂,是福利彩票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福彩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编辑:汪祥